企业发展
笔者:公司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彭莉:公司1981年就成立项目组开始研究针状焦,到1983年我们项目组成功生产出中试产品,1986年该项目通过冶金部的鉴定,1996年,煤系针状焦在济宁预处理单元实现了工业化,2009年7月鞍山热能研究院4万吨煤系针状焦装置正式投产运行。
笔者:与业内同行相比,公司有哪些优势?如何保持这些优势?
彭莉: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应变能力很强。我们实行的是科研、生产一体化战略,充分关注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对不同的客户及不同的原料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及生产方式:通过“小试、中试再到大生产”的生产流程,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各种质量的原料,在生产的过程中也采取不同的生产工艺。
关于针状焦
笔者:据悉2014年公司的针状焦生产曾经停止,请问现在针状焦产品的整体发展情况怎么样?
彭莉:我们公司生产的是煤系针状焦。2014年7月设备检修,暂停了针状焦产品的生产,2014年全年产量为18000吨;2015年3月底已经恢复生产,预计2015年的年产量将达到25000吨。
2015年针状焦的价格较之2014年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内钢铁行业发展遭遇寒流,钢铁厂家要求调电极价格降低;其次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及日本的同行在中国市场的各种动作也给了国内针状焦生产厂家降价的压力。然而日本与美国的同行的拓展市场的方式是有差别的。日本的同行是产品与技术双向输出,美国的同行则更加偏重于技术上的输出。在本次的2015国际针状焦与石墨电极高峰论坛上,我们也与美国的西比埃鲁姆斯公司在“焦化技术”上进行了相关的接触与沟通。
笔者:生产的针状焦产品的主要客户是哪些呢?
彭莉:之前我们的主要客户是开封炭素有限公司、吉林炭素股份有限公司、川炭实业有限公司以及山东八三碳素厂,近期的客户还是和之前一样,另外还增加了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科研
笔者:公司近两年的科研重点是哪些领域?
彭莉:我们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开拓针状焦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与合作的负极企业联合开发他们所需要的负极材料。这也凸显出制造业由无差别的大批量生产走向了产品个性化定制的发展趋势,这也正是鞍山开炭的优势所在。
笔者:公司与国内哪些高校有进行相关的合作?合作的重点是什么?
彭莉:我们与辽宁科技大学有相关的合作,特别是在“针状焦石墨化度”的分析上,由我们提供样品,辽宁科技大学负责对样品进行分析与检测,他们在这方面的实验装置非常先进。
笔者:政府对企业科研的补贴情况如何?
彭莉:针状焦项目曾获得政府部门2181万的国债投资,这部分国债被要求用于固定资产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科研设备与生产环境的改造与改善。
笔者:公司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是多少?占公司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
彭莉:公司每年都有600万左右的专项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在这部分资金里,约有300万用于专项的科研。这300万约占公司全年总支出的1%。
笔者: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方面,有什么经验能与业内同行分享?
彭莉:首先是要增强与客户的交流,采取定制化服务,虽然我们属于制造业,但是产品的制造不能“唱独角戏”,在产品生产之前要和用户进行充分的交流,了解客户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其次是在选料上,我们要“把住出口和入口”。前期我们公司的原料来源比较广,后来我们为了保证原料质量以及数量的稳定,就固定使用鞍钢生产的原料了。
二者并举,产品和服务都让客户满意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未来发展规划
笔者:对本行业近两年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
彭莉:近年国内市场对针状焦的需求量一直在上升,但是这种上升趋势有放缓的倾向,然而本行业的进入者却在持续的攀升,总的来说就是“需求的增长跟不上供给的增长”。尽管随着国内钢铁企业电炉炼钢的比例在上升,但整体行业供大于求的的境况还是逐渐的显露出来了。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针状焦生产企业出现行业洗牌,一部分落后产能将会被淘汰,而且这个过程预计将在近两年出现。
笔者:对行业发展的期待与寄语
彭莉:我们国内针状焦产品的发展时间相对国外来说比较短,但是就目前产品质量来看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已经是比较小了。像日本的针状焦产业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产业的整体体系以及和产品配套的相关服务都已经很完善了,因此我们要在短时间之内赶超他们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的。
但我们一直坚信:在技术领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算国外的同行已经做得相当好了,我们也不能停止追求更好产品的步伐。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内针状焦生产厂家各具特色,或许我们可以通过集中各方优势来发展壮大,这样一来,和美日同行相比,我们的整体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所谓“众人划桨开大船”,我期待着国内同行一起把国内的针状焦产业做大做强、共享广阔的国内市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