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资讯 » 炭素 » 石墨烯 » 正文

2016石墨烯市场年度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1-25

2016年石墨烯市场发展迅速,是石墨烯产业元年。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科研院校都将目光投到石墨烯身上。据了解,截至到目前我国石墨烯生产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300多家增长到2016年的400多家,2016年我国石墨烯相关产品的销售 额已经达到30亿元左右,发展十分迅速。而据统计,资本市场中华丽家族、德尔未来、东北证券、中国宝安、中泰化学等上市企业已经通过收购、入股等形式进军石墨烯领域。国家将石墨烯作为战略产业规划给了业内更多的期望。《中国制造2025年》明确提出,我国石墨烯产业到2020年将形成百亿元的产业规模,2025年将达到千亿元的产业规模。目前,江苏、重庆、宁波、青岛、德阳、河北、北京等地已在布局石墨烯产业。然而,与上游研发热、资本追逐热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下游规模化应用却频频遇冷。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赵猛日前表示:“石墨烯的投资像当年的造船、光伏,显得过热。”赵猛指出,在石墨烯的研究方面,当前我国有石墨烯相关企业、研究机构500多家,但主要作为添加剂使用,对传统产业进行修补,而欧美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光电器件、传感器、医药、环保材料等高端领域。

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有喜也有忧。目前一些企业压力很大,开发不出市场认可的产品,处于危机的边缘。石墨烯产业竞争力亟待加强。经过多年的发展,石墨烯渐渐走出实验室,研发出各种产品,生产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山东等地区,产业聚焦效应显现。但石墨烯行业在发展中存在夸大宣传,过分把石墨烯神话化,把它说成万能材料,这对石墨烯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另个别企业将石墨当作石墨烯来炒作,更是不利于石墨也产业的健康发展。专家认为,提升石墨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通过建立表转来营造产业健康发展的环境,其次要促进典型应用,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深度融合。目前我国正围绕着“四个平台、一个基地”即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商务合作平台以及产业应用示范基地,推动石墨烯产业发展。为了应对未来我国石墨烯产业可能出现的专利隐患,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17年的工作中,计划对石墨烯技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专利检测分析,了解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专利申请保护策略和技术路线发展状况,撰写2017年的石墨烯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石墨烯技术的专利分析预警工作,为石墨烯企业制定研发战略及布局专利提供指导。

2016年石墨烯行业十大热门投资事件

1、美国恒力投资2.5亿美元在青岛建石墨烯生产线,规划三年产能5000吨

2016年1月7日,美国恒力国际石墨烯项目在青岛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约2.5亿美元,注册资本约8000万美元。项目由美国恒力国际以及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共同投资兴建,技术采用获得诺贝尔奖的石墨烯技术。本项目设计规模为一期年产石墨烯1000吨,三年实现5000吨,全部产能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润超过20亿人民币。据悉,该项目位于红石崖中国石油大学新能源科技园内,目前项目已开始启动办理工商注册手续。恒力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注册于美国纽约的一家致力于国际创新、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能源资源整合、中资海外并购的投资机构。此外,恒力国际是中资海外并购的开放平台,已为10多家中国A 股上市公司成功实现并购海外资产。恒力国际在北美、加拿大拥有高价值的资源,有专业团队,可为中资海外并购提供服务和保障。

2、东旭光电800万收购上海碳源汇谷

东旭光电3月8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以800万元价格收购上海碳源汇谷股东郭守武、马圣杰、吴海霞三方所持目标公司124.77万元出资额,同时向碳源汇谷公司增资6545.45万元,并购项目总对价7345.45万元。操作完成后,东旭光电将持有碳源汇谷50.5%的股权,公司将拥有除“旭碳新材”之外的另一家石墨烯产业化平台公司。

3、道氏技术6000万收购青岛昊鑫,布局石墨烯产业

5月15日,道氏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三届董事会2016 年第5 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对外投资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议案》。为拓展公司业务范围,促进持续竞争力的提升,公司拟以自筹资金人民币6000 万元向青岛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拥有昊鑫新能源的20%股权。同时道氏技术还表示,公司有权选择在2016 年5 月1 日至2017 年5 月30 日期间向昊鑫新能源原股东购买合计不少于昊鑫新能源35%的股权,若公司选择购买,购买完成后公司将拥有昊鑫新能源不少于55%的股权。当实际交易条件达到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权限应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据了解,昊鑫新能源的主要产品为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用的石墨烯导电剂、碳纳米管导电剂和石墨负极产品。目前昊鑫新能源已经拥有国内大型电池生产商的客户资源,营业收入逐渐增加,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4、华西能源13.5亿元入股恒力盛泰,大举进军石墨烯产业

10月10日,华西能源发布公告,拟以现金13.5亿元收购恒力盛泰(厦门)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15%的股权。同时,公司终止了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收购计划。恒力盛泰为从事石墨烯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系全球量产单层石墨烯的领先企业,拥有100吨单层石墨烯生产线,且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公告显示,华西能源以现金方式收购蜂巢新能源所持有的恒力盛泰10%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9亿元;以现金方式收购富星国际所持有的恒力盛泰5%股权,交易价格为人民币4.5亿元,标的公司投建的石墨烯量产化基地已完成相关设备调试,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300吨的产能,也是厦门首个石墨烯量产基地。此外,标的公司业绩承诺期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三年净利润应分别为5亿元、6亿元、7亿元,截至至2016年8月31日已完成净利润2.28亿元。

5、山东奥冠联手青岛华高进军石墨烯导电剂领域

6月12日,奥冠公司与青岛华高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注册资金5000万元,新成立山东华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规划建设年产2000吨石墨烯导电剂生产项目,一期建设年产百吨级石墨烯导电剂生产线。同时,共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在锂电池中添加石墨烯产品,电池比能量可提升5%左右,电池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进一步增强,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德尔未来摒弃博昊科技,仅收购烯成石墨烯79.66%股权

德尔未来8月11日晚间公告,公司撤回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申请材料,对交易标的做出重大调整。公司将不再收购博昊科技70%股权,拟购买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79.66%股权。方案调整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厦门烯成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79.66%股权。德尔未来曾于今年3月24日发布了《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拟计划以每股16.28元的价格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博昊科技70%股权及烯成石墨烯79.66%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核算下来,博昊科技整体估值高达5.19亿元,而烯成石墨烯整体估值为3亿元。

7、产业化应用不明朗,厦门钨业暂不入股加拿大Grafoid公司

2016年8月17日,厦门钨业发布公告,Grafoid公司与石墨烯所关联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仍需一段时间,经审慎分析论证并与Grafoid公司协商,双方决定对合作《备忘录》进行修改,修改内容如下:1、厦门钨业暂不考虑参与Grafoid公司股权融资,即不投资认购Grafoid公司股份。  2、双方暂不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3、双方将把合作重点放在共同开发石墨烯应用的新一代电池材料领域;因Grafoid公司目前已开发的石墨烯技术还有其它应用前景,双方同意未来保持联系,继续探讨其它相关石墨烯应用技术产业化合作的机会。

8、烯碳新材与俄罗斯科技集团战略合作,shelving亿元石墨烯碳纤维投资基金

2016年9月2日,银基烯碳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工业与科技集团RT-BusinessDevelopment LLC(“Rostec”简称“俄国技术集团”)在北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签署战略合作之谅解备忘录(MOU),将在中国设立5亿美元的石墨烯碳纤维投资基金,俄国技术集团的石墨烯、碳纤维等先进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尖端项目通过该基金的投资落地中国。

9、杭电股份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建的石墨烯公司及联合实验室启动

4月14日,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及所属新南创新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的“石墨烯研发与产业化” 合作项目,分别出资2000万元、500万元设立“浙江杭电石墨烯公司”。杭电股份将在未来五年内分阶段投入1亿元人民币,从事石墨烯在电气装备领域的研究和商业化应用。9月5日,杭电股份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杭电石墨烯公司及杭州联合实验室举行系列启动活动,这个瞄准石墨烯电缆研发的攻坚科研项目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杭电石墨烯公司由杭电股份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资设立,在杭州与悉尼各设置一个联合实验室,将开展运用石墨烯提升电力传输效率、改进电力电缆导电性的研究开发。研发团队由新南威尔士大学SEAN LI教授领衔,研发团队将充分结合新南威尔士大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和杭电股份在电力电缆制造方面的产业化优势。

10、正泰电器两次出资3040万欧元投资西班牙GRABAT ENERGY,共计拥有25%股权

2016年1月28日,正泰电器发布公告拟出资1,800万欧元获(约1.26亿人民币)获得西班牙公司GRABAT ENERGY, S.L.的 10%股权; 2016年12月8日,正泰电器公告,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正泰电器香港西班牙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240万欧元增资西班牙GRABAT 公司,并获得GRABAT公司5%股权;增资后,正泰西班牙出资2,100万欧元获得GRABAT公司10%股权,该增资和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合计将持有GRABAT公司25%股权。

2016石墨烯十大科技进展。

1.浙江大学高超团队实现高性能石墨烯纤维的规模化制备

浙江大学教授高超研究团队近日在石墨烯纤维的规模化制备及高性能化等方面再次取得新突破,两篇论文先后发表于《先进材料》。高超团队针对如何提升石墨烯纤维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两大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全尺度协同缺陷工程”策略,实现了高性能石墨烯纤维的规模化制备,所得石墨烯纤维直径最细可达1.6靘(约为头发丝的1%~2%),力学强度最高可达2.2GPa,导电率达到8×105S/m,代表了石墨烯纤维目前最高的性能水平。

2.石墨烯使普通纸变为柔性显示器

2016年8月,土耳其比尔肯大学研究人员将一张普通的打印纸夹在两层石墨烯膜(由多层石墨烯构成)之间,使其变成了一种柔性电子显示器。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光子学》杂志上。研究人员把石墨烯作为一种电配置光学介质,通过给纸上石墨烯施加偏置电压,触发石墨烯间的离子间层,使其光吸收性发生改变,从透明变黑或从黑变透明。他们还将石墨烯排布成多像素模式,把纸折成三维形状,在上面打印出彩色图案,展示了不同于晶片技术的另一类效果。论文作者柯斯昆·可卡巴什说,这个系统可作为一个框架,把普通打印纸变成光电显示器。

3.中国单晶石墨烯制备获突破 生产速度提高150倍

因产量小和成本高等问题,目前资本市场上大热的石墨烯,仍难以大量进入实际应用中。不过,如今中国科学家通过对生产方法的调整和改进,使单晶石墨烯薄膜的生产速度提高了150倍,该研究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上述技术突破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研究论文已于8月份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的子刊《自然·纳米技术》上在线发表。

4.石墨烯纳米通道水输运突破:尺寸可控在0.34纳米

2016年10月 中国科大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研究团队合作,在石墨烯纳米通道水输运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科研人员利用石墨烯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构筑纳米通道的新方法,把大小不同的石墨烯堆垛起来,形成纳米量级的毛细管道,尺寸可控在0.34纳米,是目前实验室内能制备的最小尺寸的纳米通道。该成果已发表在《自然》上。该研究对新型纳米流体器件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该方法制备的纳米器件,有望进一步拓展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在过滤、筛癣海水淡化和气体分离等方面的应用。

5.新技术让石墨烯更稳定 接触臭氧10分钟性能不变

10月19日俄罗斯、法国、瑞典和希腊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工业技术来提纯石墨烯,新方法让石墨烯更稳定,即使接触臭氧10分钟之久也“毫发无伤”。研究人员表示,该成果有助于更好地提纯石墨烯,从而获得拥有稳定电学属性的高质量工业石墨烯,是纳米电子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重要进步,将大力促进该领域的发展。

6.华为推出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电池, 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2倍

12月1日,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在第57届日本电池大会上,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宣布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实现重大研究突破。同等工作参数下,该电池的温升比普通锂离子电池降低5°C;60°C高温循环2000次,容量保持率仍超过70%;60℃高温存储200天,容量损失小于13%,可以将锂离子电池上限使用温度提高10℃,使用寿命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

7. 新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比现有设备探测能力强10万倍

2016年12月5日,韩国大邱庆北科技学院(DGIST)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能够在微波波长上工作的新型石墨烯光电探测器。在这项发表在《纳米快报》杂志上的文章中。  该研究的意义在于,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石墨烯器件的微波光电探测器,该装置可以检测到现有石墨烯光电检测器检测能级还小十万倍的光能。研究人员正在考虑将这种微波光电探测器用于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显示器:“通过开发新的应用设备,如使用单一基于石墨烯的大面积微波光电探测器,我们将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提升可穿戴设备和柔性显示器的性能表现。”

8. 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发布 可帮助聋哑人“说话”

2016年12月6日,中国最早从事石墨烯技术研发的企业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个石墨烯高端产业应用--“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石墨烯表面波探测技术是指石墨烯表面形成的波在探测技术方面的应用。该技术可以替代基于传统SPR技术的探测系统,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数据信息,能够极大地提高探测技术在科技、医疗、安防等行业中的应用效果,甚至帮助特殊人群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9.石墨烯制作高敏感传感器 敏感度是常规传感器的数百倍

12月9号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制成了一种被称为“G-putty”的高敏感传感器, 该研究发表于《科学》杂志。往橡皮泥内加入石墨烯材料之后,得到的G-putty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制作高敏感的传感器。此据研究主要负责人JonathanColeman教授介绍,G-putty还可以放置到人体上,用于测量呼吸、脉搏及血压等身体主要指标。据称它的敏感度是常规传感器的数百倍,这也使其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0.石墨烯或将能被用来检测脑癌

研究人员发现,脑细胞和石墨烯发生相互作用后,能够区分出活跃的癌细胞和普通细胞。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杂志上。研究人员表示:“一旦病人进行了脑部肿瘤手术,我们将可以使用这种技术来观察肿瘤是否复发。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需要可以和石墨烯互作用的细胞样本,来观察癌细胞是否还在。”目前研究人员已在小鼠的癌症模型上进行研究,他们称结果显示这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

2016年度石墨烯行业10大重磅新闻

1、石墨烯凝胶3D打印出超级电容

美国国家实验室LLNL和加州大学分校科学家们宣布,首次使用超轻的石墨烯凝胶3D打印出可以保留能量的超级电容,比当前使用电极制造的同类电容薄10至100倍。为产品设计师更加自由、不受设计限制地将高效能源存储系统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可植入设备、电动汽车和无线传感器打开了大门。

2、石墨烯成功用于铅酸蓄电池

国内两家电池企业先后宣布成功将石墨烯应用于铅酸蓄电池。上海海宝特种电源有限公司宣布研发出中国首辆电动车和首块电动车电池的海宝电池发布石墨烯“黑金王”电池。该公司所生产的海宝黑金王铅酸蓄电池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不仅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容量提升了10%。国内铅酸电池龙头超威集团与爱玛宣布将业内首创拥有石墨烯技术的黑金电池用于电动车。

3、西北大学完成石墨烯改性石墨锂电负极材料工业化放大试验

西北大学在石墨烯研究与产业化方面获得突破,使电池体积缩小、容量增加成为可能。目前该课题组完成了批产量500公斤的石墨烯改性石墨锂电负极材料工业化放大试验,产品性能达到了国标高性能石墨负极材料指标。同时,该实验室制备出多种超过1000mAh/g石墨烯锂电池负极材料,与国际研究水平同步。

4、科学家开发出新方法制得石墨烯性能更稳定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法国、瑞典和希腊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工业技术来提纯石墨烯。科学家使用高温碳化硅的升华物,成功得到了拥有高度稳定性的石墨烯。这种石墨烯与臭氧接触超过10分钟性能不变;而普通石墨烯在同样的环境下三到四分钟就会性能受损。

5、石墨烯智能服装:不止不贵,还可机洗

据外媒报道,剑桥石墨中心(CGC)和江南大学联合开发出含有石墨烯的导电织物,能够解决智能服装不够柔软的问题,价格也不昂贵。科学家们通过化学方式改变石墨烯内部结构,开发出了和棉织物基本没区别的石墨烯絮片,这种可穿戴智能织物能够在洗衣机里转500圈不受损。

6、宁波墨西科技年产500吨石墨烯生产线正式建成

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吨石墨烯生产线技术改造及扩建工程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宁波墨西科技年产500吨石墨烯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随着这条生产线的启动,石墨烯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生产线启动当天,上海隆振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宁波墨西科技签订了3960万元的订单。

7、四川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由四川聚能仁和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17家产学研联合组建的国家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成都天府新区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国字头”石墨烯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8、《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石墨烯再被点名,纲要提出: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发挥纳米、石墨烯等技术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石墨烯、超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

10、《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2017年本)》

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2016-2017年本)》,其中有2项涉及石墨烯,分别为石墨烯粉体、石墨烯重防腐涂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市场报价
ICC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网站服务 | 联系我们 | 鑫椤招聘 | 版权隐私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