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椤讯: 6月石墨烯继续是新材料市场最受关注的。据悉,目前石墨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石墨烯产业应用领跑国际,上市公司表现抢眼,企业合作新立动作连连,产业格局初具雏形;企业合力打通终端渠道,应用市场遍地开花,石墨烯技术逐步“走近生活”;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系统规划明显加速,产学研合作贯通产业链条,品牌竞争格局即将形成。《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是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继2016年首次发布《2016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之后,对2017年全球石墨烯产业发展状态做出的预测。我国石墨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石墨烯产业应用处于领跑位置,上市公司表现抢眼,企业合作新动作连连,产业格局初具雏形;企业合力打通终端渠道,应用市场遍地开花,石墨烯技术逐步“走近生活”;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系统规划明显加速,产学研合作贯通产业链条,品牌竞争格局即将形成。《2017全球石墨烯产业研究报告》预测了全球石墨烯应用市场2020年将成长至1000亿元的规模,中国在全球石墨烯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动态:
6月初,浙江超威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奠基仪式在浙江长兴隆重举行,标志着超威产业升级迈出重要步伐,也是超威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出的又一硕果。据了解,浙江超威贝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石墨烯合金项目是超威与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合作的又一先进技术成果,项目以全面实现石墨烯合金技术产业化为出发点,加快电池性能提升和材料革命,推动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升级,使铅蓄电池实现革命性的改变。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4亩,全部达产后,将实现产值50亿元,利税6亿元。
6月3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等主办、济南圣泉集团承办的“生物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在功能纤维中的产业化应用”成果鉴定会及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表示,生物质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项目工艺合理、生产运行稳定,在服饰、家纺、轻工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故通过工信部、中国化学纤维工业联合会、中国石化联合会的联合鉴定。据了解,济南圣泉集团与黑龙江大学合作,于2014年率先研发出从植物秸秆玉米芯纤维素中制备出生物基石墨烯材料的技术,目前已成为济南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6月初,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团队研发出一种高导热超柔性石墨烯组装膜,导热率最高达到2053W/mK(瓦特/米开),接近理想单层石墨烯导热率的40%,创造宏观材料导热率的新纪录;同时该材料由微褶皱化大片石墨烯组装而成,具有超柔性,可被反复折叠6000次,承受弯曲十万次。
6月上旬旬,由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泉集团”)承办的“石墨烯+健康”功能纺织品创新发展论坛成功召开。会议旨在推动“石墨烯+健康”功能性纺织品的产业发展,实现跨界融合和产业升级。在生物基石墨烯宏量制备及石墨烯在功能纤维中的产业化应用成果鉴定会上了解到,圣泉集团已经实现了年产200吨生物基石墨烯材料的生产线和年产2000吨石墨烯功能聚合物母粒生产线,并建立了石墨烯功能纺织品成型加工技术体系。经权威专家组鉴定,该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服饰、家纺、轻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百川股份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于10日与北京石墨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新能量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石墨烯应用研究合作协议》,将开展石墨烯锂电池正极材料、石墨烯新原理电池技术研究等。
截至2017年6月中旬,新奥石墨烯中试装置自5月份成功产出石墨烯包装成品以来,已连续运行达20天,标志着新奥在新材料产业取得实质突破.新奥石墨烯百吨级中试装置于2017年2月在河北廊坊新奥科技园开建,历时4个月,完成设计、施工、单体试车、联动试车与投料,打通了工艺流程,在2017年5月顺利投产。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成长,让锂电池迎来了新一波的发展机遇,而石墨烯正成为新型锂电池中最好的添加剂,受到行业热捧。昨日获悉,国内第一家石墨烯企业--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于本月底建成省内首条千吨级石墨烯锂电池导电浆料生产线,预计7月投产。大规模投产后其产能有望达两千吨,形成产值约1.5亿元。
近日,投资25亿元建设的石墨烯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正式入驻江津珞璜。目前,由该公司生产的石墨烯锂离子电池已经在“panda”新能源汽车上得到应用。据悉,该项目由重庆鲁岳实业和旗下新能源科技公司共同出资,主要建设总产能约为1亿安时的电池生产线2条,年产能力约为9亿安时的石墨烯锂离子动力/储能电池和石墨烯三元锂离子的动力电池生产线18条。项目将按照三期规划进行建设,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0亿安时的动力电池,预计实现年产值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