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以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光伏电站投资热情高涨。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光伏企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前十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过15%,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在国内动态上,进入12月以来,虽然中国市场光伏市场需求逐步回稳,但整体太阳能价格并未出现止跌迹象。据硅业在线赢硅网统计,多晶硅价回落显着,一方面供过于求的局面继续在推动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也带来一定附加效果,本期多晶硅均价已跌至13.34美元/千克;随着光伏大行业整日面临亏损,部分多晶硅企业受产能规模相对较小、电力成本相对较高、还原电耗和综合电耗等技术经济指标相对较差的影响,不仅竞争力较弱,而且盈利能力较差,整体生存陷入困境。硅片方面,本期多晶硅片均价继续上升,而单晶硅片均价则依旧小幅回落,由于目前多晶硅片依旧供应紧张,多晶硅片买家允许硅片供应商提高他们的报价,同时,单晶产品的需求持续低迷,未来单晶硅晶片价格依旧承压;太阳能电池方面,本期多晶和单晶电池价格继续进一步改善,目前中国和印度对太阳能电池需求强劲,另外随着上网电价政策的落地,预计未来国内将出现一个抢装小高潮,预计太阳能电池价格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组件方面,本期整体组件价格略有下降,本期晶硅组件均价将至0.556美元/瓦,而薄膜组件则维持在上期0.585美元/瓦的水平。
国际动态方面,12月5日,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到期,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欧盟将针对中国太阳能产品重新审核,审核期限为15个月,并且将延展对中国进口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反规避既有政策,现行的限价限量措施将延长至少12个月。欧盟实施“双反”后,大量中国光伏产品被挤出了欧洲市场,中国厂商损失惨重。近年来,欧盟、美国、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接二连三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究其原因,我国光伏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颇有竞争力,对上述国家控制的光伏产品国际市场垄断价格与垄断利润产生了冲击,因而这些国家运用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保护其垄断利益。
政策方面,近日,2016年中国光伏电价调整方案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和国家能源局审核,或将于不久后正式对外公布。据悉,此次全国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下调幅度高于此前第一轮讨论稿中所拟定的价格,三类资源区的上网电价分别为0.8、0.88、0.98元/千瓦时,分别由0.05/0.03/0.02元/度调整为0.1/0.07/0.02元/度,未来电价将根据行业情况决定。硅业在线赢硅网分析师认为,目前光伏光伏发电成本依然偏高,每年需要大量财政补贴的支持,而发电成本的持续下降也是光伏装机规模不断扩大并成为主要能源来源的必要条件,但是此次政府的电价下调幅度依然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
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形势,硅业在线赢硅网分析师认为在应对国家政策面的利好时,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应针对上游环节和中下游环节的特点分别采取有力措施。其次要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权制度、收购重组下游企业或者投资兴建共同研发体等路径。此外,还应完善产业政策,积极进行政策创新。在面对国际上的压力时,一方面,我国光伏企业应积极应对欧盟的调查,希望能够尽快结束调查终止措施,恢复中国光伏产品对欧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光伏企业应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并积极扩展国内市场和新兴市场,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此外,还可推行企业国际化进程,在海外设厂,由他国出口光伏产品,规避欧美对中“双反”。